与前5次大提速最大的不同是,时速200公里以上的和谐号动车组(简称CRH,意为中国高速列车)首次出现在国人面前,平均每天有近20万旅客乘坐。
然而,由于外型与欧洲、日本高速列车相近,CRH自从开行以来也受到质疑。有人认为,“CRH并非自主知识产权,是照搬的外国产品”,“咱们国家现成的‘中华之星’列车为何放着不用?”
CRH到底是不是铁路部门所称的“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后,中国自主生产的中国品牌”?会不会走上中国汽车产业的老路——市场失去了,技术却没有换到?中国铁路可能在短短3年中走完发达国家20年的路吗?带着这些疑问,记者日前走访了铁道部、CRH的生产厂家等相关部门,探寻CRH诞生背后的秘密。
中国铁路争议中面临选择
从时速160公里提高到时速200公里以上,是一次质的飞跃——列车控制系统、牵引制动系统、车体外型、系统集成等都要因为这40公里时速的提升而做出质的改变。早在上世纪90年代,中国就已经开始摸索制造高速列车,但始终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。
从1978年到2003年的25年间,GDP增长了近3倍,但中国铁路除了京九线外,没有大量新线投入运营。人均线路不到一根烟长(57毫米)的中国铁路,艰难支撑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。
1 2 3 4 5 [下页] |